亳州地图网
今天是:
  • 亳州地图网
关于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 乡镇概况 | 地名要闻 | 地图之窗 | 名优特产 | 文明交通 | 地名旅游 | 地名文化 | 有机生活 | 药都亳州 | 联系方式
 
药都亳州
便民服务
亳州公交   常用电话
火车查询   亳州天气
话费查询   网址查询
长途客运   车辆违章
公积金查询   社保查询
快递查询   物价查询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药都亳州 >> 详细信息
人物篇 人物传略(上)
 

第一章人物传略

(以卒年先后为序,卒年相同的以生年先后为序)

商成汤

成汤,生卒年不详。子姓,原原名履,又称武汤、武王、天乙。商族部落首领,商超的建立者。

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而夏桀暴虐无道,丧失民心。桀畏汤入夏,囚于夏台。后汤得释,广施仁政,受到爱戴,归顺者日众。汤又选任贤能,举任奴隶出身的伊尹为右相,辅佐国政,并接受他的建议,把都城建在居高临水、水土肥沃的南亳之地(亳州古属南亳),植桑种麻、发展生产、繁衍人口,积聚力量准备灭夏。后陆续攻灭临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与夏德联盟韦(今河南滑县)、顾(今山东鄄城东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经11出征,成为强国,并一举灭夏,建立商朝。都南亳,后迁至西亳(今河南偃师)。亳州之“亳”由此得名。亳州城东北涡河北岸有汤王墓,记载见于《皇览》。汉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汉哀帝遣御史长卿拜谒。曹操宗族墓出土的字砖中有“谒汤都”铭刻,为汤都南亳之一例证。

柳下惠

柳下惠(前720—前621)本姓展,名获,字禽,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市谥号,因此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清《凤台县志》载,“柳林寺(今属利辛县)在展沟西南八里,春秋时柳下居此,附近展姓尚多,传为展禽后裔。”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在展沟一带妇孺皆知。柳下惠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掌管刑法狱讼之事的小官)时,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常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但其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有一次,强横的齐国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舍不得,遂以假鼎冒充。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说这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的珍宝,毁我珍宝保你珍宝的事我能干吗?”庄公无奈,只得拿出真鼎。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后人对他非常推崇。柳下惠死后葬于汶水之阳,其墓历来受到人们的保护。秦伐齐,道经柳下惠墓地,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无赦。”孟子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秉承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作;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虚伪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孟子称赞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可为“百世之师”。

老子

老子(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于公元前571-471),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宋国相县(一说楚国厉乡曲仁里)即今涡阳县郑店村人,是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不多,详情难述。司马迁只写个合传,即《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载来子不足500字,语焉不详,过于简略。此外,在《左传》、《史记》、《孔子世家》、《庄子》、《列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尚有片段和点滴记述。综合起来:老子童年生活在谷水岸边,少年拜师于商容,老子的人品、思想和学识渐长。约公元前551年,被周王室选任守藏室使(亦称柱下史)。此间,他潜心研究各类经典,博览群书,通古好今,声誉渐高,成为一名精通周礼理论和制度的学者。约公元前535年,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内乱迭起。老子记事不遂甘简公之意,被免去史官之职。出游鲁国间,孔子曾从老子“助葬于巷党”。公元前530年,甘平公执政,老子被召回守藏室。由于他学识渊博,几年后孔子适周,再次向老子问礼,老子良言教诲,孔子印象深刻。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内乱再起,王子朝携大批典籍逃奔楚国。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再次被免去守藏室使之职,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宋国相县。在相邻中,通过最低层的劳动生活,老子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始与周礼决裂。此时,孔子带着子路等弟子来相县见老子,两人为大道和仁义发生了争议,分歧较大。十年后,孔子再访。这时,老子经过探索新的治世方法和宇宙本源,已逐步形成了道法自然、以无为本、有无统一的世界观。老子向孔子系统地阐述了天地万物生成变化之根本大道的宏论,孔子深受震撼,后来对弟子说:“我知道鸟善飞可用箭射获,鱼善游可用钩钓起,兽善奔可用网缚捉,但不知龙能乘云上天。老子的学问道德莫非像一条飞龙!”

老子晚年,诸侯征战更繁,他完全失望了,便西游秦国。至函谷关时,为关令尹喜挽留,经尹再三劝说,用几个月的时间,对自己毕生的道学观点进行总结,写出五千言《道德经》。从此,成为道家学派及道教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文约辞要,博大精深,哲理宏富,意境高妙,全书分上下两篇,上为《道篇》37章,下为《德篇》44章。《道德经》围绕这一核心对宇宙的起源、世界的存在方式、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和解决方式等重大问题,都做出了大量、精辟、概括地论述。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总根源,“道”生化万物,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万物的自然法则的观点,开创中国哲学的本体论,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刚柔、强弱、祸福、善妖、大小、进退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充分表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开创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揭示事物相反相成、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的著作,堪称“哲理诗”和“万经之王”,高踞于世界哲学之林,为人类文华的瑰宝。对我国历代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养生、医学等诸多领域产生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

老子首创道学,是无与伦比的一代哲人。他有极大的智慧,识穷宇宙,道贯人天,启华夏之绝学,立万事之道范,声望与黄帝齐同。东汉尊老子为至极;唐朝奉之为始祖;宋真宗册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教尊为始祖、太上老君、三清界为道德天尊。

老子的《道德经》,先有尹喜保留,传诸后代,至庄子时,《道德经》的观点方才得到流传。老子出关入秦后,隐居于扶风一带,死后葬于槐里,其墓尚在。

伍子胥

伍子胥(?—前484),名员,春秋时人。其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太子建太傅,子胥随父与太子建居城父(今亳州市城父镇)。奢因受太子少傅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所杀。太子建和伍子胥先后逃到宋国,又一同奔往郑国。太子建被郑国诛杀,子胥带太子建之子逃到吴国。

伍子胥在吴国结识了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他们借吴国伐楚的机会,刺杀吴王僚。公子光继立为吴王,改名阖闾。伍子胥遂为阖闾重臣。

吴王阖闾九年(前506),以孙武、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吴军在汗水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郢都。其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用子胥。孙武之谋,俩破强楚,南服越国,北威齐、晋,成为诸侯一霸。

阖闾十九年(前496),阖闾乘越过举丧,出兵伐越,败于姑苏,受伤而亡。太子夫差立。夫差二年(前494),兴师伐越,在夫椒大败越师,越过请和。伍子胥主张乘胜灭越,以绝后患。太宰嚭主和。吴王拒绝伍子胥的主张,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与越国议和休战。伍子胥叹息说:“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吴国的宫室恐怕要成为池沼了!”

夫差七年(前489),吴国伐齐。伍子胥以为越国是吴国的大患,如果吴国对齐用兵,越国就会坐收渔利。吴王拒绝伍子胥先除越患的建议,在艾陵大败齐师。从此吴王疏远子胥,不采纳其计谋。

夫差十一年(前485),吴王再次出兵伐齐,并与越国结盟联军。伍子胥劝谏夫差,建议放弃伐齐,先伐越,不然将后悔莫及。夫差又一次拒绝伍子胥的建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嚭进谗,说伍子胥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不被重用,心怀怨恨,倚托齐国企图反吴。吴王听信谗言,派人送去“属镂”宝剑,要伍子胥自杀。伍子胥自杀之前,对其门客说:“我死之后,请把我的眼睛挖出来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国灭吴。”他死后9年,吴国果然被越所灭。

庄子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曾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时间很短就辞官,从此终身不仕。他甘于贫困,一生潦倒,曾住在陋巷里以织革鞋为生。但他追求自由,性格倔强,蔑视权贵,不慕荣利。楚威王知道他贤能,遗使厚币聘他为相,他断然拒绝。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著成《庄子》一书。

庄子是先奉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内容广博,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庄子认为天是自然界即客观世界,道是世界的本根,决定着天地万物的存在与发展。庄子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主张齐万物,,等是非。庄子政治上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反对统治者“乱为”。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我国古代不少知识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庄子“遗世独立”人格精神的影响。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某些借鉴意义。

《庄子》又名《南华真经》,现存33篇,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学成就极高,对后世文字的影响非常深广。鲁迅先生认为晚周诸子之作,没有能超过《庄子》的。郭沫若先生认为,自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大多是在《庄子》影响下发展的。我国历代的文章大家,很过都从《庄子》中受到过启发,吸取过营养。

张良

张良(?—公元前186),字子房,城父(今亳州市城父镇)人,汉初大臣,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的祖父和父亲相继为韩国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张良处于国仇家恨,图谋复韩。他结交义士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狙击秦始皇失败,便更名改姓,避难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北)。

张良从博浪沙行刺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政治上采取手段难成大事。于是他从此熟读兵书,精研韬略,等待时机,以展大志。据《史记》载,张良在下邳遇黄石公,由于他的虔诚态度和不耻求师,得传《太公兵法》,对他以后的政治军事成就起重要作用。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张良聚众投奔刘邦。但他仍不忘复韩,不久离开刘邦,游说项梁立韩国贵族为韩王,他任司徒,后韩王为项羽所杀,张良复投刘邦。这是张良在政治上走的一段弯路。不过这一事实告诉张良:复韩是没有希望的。此后,他忠心效命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

由于张良的出谋划策,刘邦迅速在农民战争中壮大势力。在楚汉相争期间,张良提出不立六国之后;联结英布、彭越,集中打击项羽;任人唯才,重用韩信;确定攻取秦都的进军路线;汉军攻入咸阳时,劝阻刘邦入居秦宫,严禁汉军掠取宫宝;汉军屯驻汉中;楚君败退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歼灭之。张良的这些主张,均被刘邦采纳。为刘邦在政治上赢得人心。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乃至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大业,起到关键作用。

在创立汉业的战争时期,张良以其深谋远虑、精通战略,成为刘邦的心腹军师。刘邦建立汉朝后,封张良后留侯,对这位开国元勋给予殊荣,经常称赞张脸,曾高度评价他的军事才能和功绩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建立之外,子房功也。”

汉朝建立后,张良深知封建帝王“兔尽杀鹰”的统治权术,经常称病居家。不大过问朝政。后病故。算是得以“善终”。张良传记记载于《史记·留侯世家》和《汉书·张良传》。

花木兰

木兰,魏氏女,西汉谯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城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因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匈奴老上单于大举入塞,杀虏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耄羸,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即洗铅粉,脱梳珥,变戎服,贯甲胄,替父从征。朝辞魏家村,暮宿黄河涘;昔日闺中月,今照汉家营;溅溅黄河水,断续父母声。翌日,渡黄河,赴燕山,驰奔沙场。搴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初为戌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戌守燕山之曲逆(今河北省顺平县)。

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熊女再度入侵,以倾国之兵,分东西两个站成,很快占据上郡,云中两郡,杀掠无计,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文帝遣诸侯将分屯飞狐口、句泣山、北地及长安附近的灞上、荆门、细柳等要地,并亲自劳军。木兰先在东线,后转西线,在“平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的北疆沙场上,“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汉军东击匈奴,西败羌胡。迫使匈奴退居塞外,求和以存。

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事亲终身,死后葬于故里。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至今犹存。墓畔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四季飘香。乡人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生日至祭,谓木兰祠。

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前名完县)。该地人民为感谢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和木兰家乡一样每年四月八日(木兰生日)逢香火庙会,至今尤胜。

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之后,各地木兰祠多易名为“孝烈将军祠”。颂扬木兰的民歌汉代已有之,谓《木兰词》,传至南北朝,陈代僧人智匠将其收入他所编辑的《古今乐录》。易名为《木兰辞》,今多作《木兰诗》。

颂扬木兰的历史诗词,数不胜数,著名的有唐代韦元甫的《木兰歌》、杜牧的《题木兰庙》、白居易的《木兰花》、明代何出光的《木兰词赛神曲》、吴姚奎的《木兰歌》等。

祠祀木兰的庙宇遍布神州,较为远古而著名的有安徽亳州木兰祠,河北完县(今顺平县)木兰祠。河南虞城县木兰祠,湖北黄陂木兰祠,陕西延安万花山木兰祠等。木兰的生平事迹,历代《亳州志》有载,《完县志》有载,《颍州府志》、《凤阳府志》、《保定府志》有载,甚至连皇帝钦定的志书《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也有载,清代皇帝钦定的大型图示《古今图书集成》也有载,引人注目的《燕山丛录》一书中记载更详,且均异口同声的说:“木兰姓魏,亳州人。”

曹腾

曹腾,生卒年不详。字季兴,东汉著名的宦官。东汉安帝时,他入宫为宦官。邓太后认为他年轻、温顺、忠厚,选他陪伴太子(顺帝刘保)在东宫读书。由于他为人恭谨,很受太子的喜爱。顺帝即位后,他升任中常侍。顺帝死后,冲帝、质帝先后以童年即位。质帝被大将军梁冀毒死,梁太后与梁冀迎立桓帝。曹腾因参与决策有功,被封为费亭侯,任大长秋,加特近。

曹腾在宫中30余年,一直忠于职守,而且推荐贤能。经他举荐而为位至公卿者多人。

有一次,蜀郡太守借计吏入京的机会,给曹腾带去书信和礼品,被益州刺史种嵩搜查到,上奏朝廷,弹劾蜀郡太守和曹腾。桓帝刘志说:“书信从外来,曹腾并没有发出书信,不是曹腾的罪过。”曹腾对种嵩不但不介意,反而还常常称赞他,说他是一位有才能的官吏,能掌握为臣的法度,使得种嵩不断升迁,位至司徒。

腾死后,子嵩袭爵为侯。魏明帝太和三年(229),追尊曹腾为高皇帝。

《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和《后汉书》均载有《曹腾传》。

华佗

华佗(?—208),字元化,东汉末杰出的医学家,时人尊为“神医”。

华佗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东汉王朝政治腐败,战祸连年、病疫流行,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便绝念仕途,决心以医救世。以后沛相陈硅、太尉黄碗先后荐他为官,他都谢绝了。他精研岐黄,行医民间,足迹遍及黄、淮各地,远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山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许都(今河南许昌)等地,深受民众爱戴。

华佗在医学、医术、医药上造诣精深,有多方面的成就,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无不精通,对外科尤为擅长。他创用麻沸散,给患者全身麻醉后,做腹部大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人,比西方国家早1600多年。

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防病治本是锻炼身体。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五禽之戏”。由于他精通健身养性之术,所以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华佗的弟子吴普演练五禽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牙齿完坚”。五禽戏既健身又治病,对世界运动医学产生深刻影响,被誉为是中国医学对世界人民的重大贡献。

华佗主张有教无类,凡学者必教之,凡教之无隐藏,他授徒众多,使其医学成就得以传世。在门徒中,以吴普、樊阿、李当之3人为佼佼者。吴普编有《华佗药方》,著有《吴普本草》,且向后人传授五禽戏术。樊阿继承和发挥了华佗的针灸术。李当之有《李当之切录》、《李当之本草经》等,对华佗药物学颇有研究。

华佗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不阿权贵,视名利如浮云;心在民众,志在为民除疾。曹操于华佗本是同乡,华佗曾多次为曹操治头疼病,每治皆愈,但难除根。曹操便强留华佗做其侍医。华佗不从,借故还乡。曹操一怒之下,把华佗捕入狱中。华佗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行医民间,将自己编著的医学书稿转托于狱吏,说:“此书可以活人。”但狱吏不敢接受。华佗在极度悲愤中把书稿烧掉了,造成我国医学史上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华佗死后,其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多由吴普、樊阿等人继承、流传下来。

华佗的传记载于《后汉书》和《三国志·魏书》。今亳州市华祖庵中陈列有中国科学院颜天明写的《华佗乡土别传》。

曹冲

曹冲(196208),字仓舒,曹操最小的儿子,为环夫人所生,以少年奇志称著于史。

曹冲五六岁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想知道象的重量。“防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曹冲想出一条“刻舟校象”的妙计。他说:“置大象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曹冲的聪明机智,令曹操和群臣惊讶。

当时,天下战乱,军国多事,曹操治军,刑法严苛。吏卒违律当“罪戮者”,凡求曹冲者,冲即“微所辩理”,为之减免刑罚。“赖以济宥者,先后有数十人之多”。曹冲年幼大智,仁爱识达,深受其父宠爱。曹操“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之意。”

不料建安十三年(208)年,13岁德曹冲突患急症,无人能医而早亡。曹冲死后,曹操悲痛欲绝。曹丕去劝慰曹操时,曹操怒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此后多次说:“若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曹冲传记载于《三国志》本传。

夏侯渊

夏侯渊(?—219),字妙才。其夫人为曹操至妻妹。曹操在家乡,受某一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代其承担。后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

夏侯渊跟随曹操起兵,作战勇猛,曾任别部司马、骑都尉,后升任陈留、颍川太守。建安五年(200),夏侯渊为督军校尉。建安六年(201),夏侯渊和张辽奉命率军出战,击降昌稀,以功拜典军校尉。建安十六年(211),从曹操西征韩遂、马超。同年十二月,曹操引军东还,留夏侯渊督朱灵、路招等镇守长安。他击败盘踞终南山的刘雄,收降其众,又攻破鄠县(今陕西户县),斩杀马超余党。以平定关中之功,封博昌亭侯。建安十八年(213),马超率羌胡之众,攻陷冀城(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夏侯渊率军救冀城,迎战马超失利,驻屯兴国。次年,马超围祁山,夏侯渊出其不意,大败马超,尽收其兵马器械,并收复陇上诸县。接着,夏侯渊进军显亲(今甘肃秦安县),大败韩遂,占据洛阳。建安十九年(214),夏侯渊率军攻克袍罕(今甘肃临夏东北),斩杀宋建。之后,派张郃渡过黄河,进入小湟中(今青海东北湟水两岸之地),降服河西诸羌,平定陇右。为此,曹操下令褒奖,称夏侯渊像老虎那样横行关右,所向无敌。

曹操平定张鲁之后,以夏侯渊为征西将军,令其镇守汉中。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进驻阳平关,夏侯渊与刘备相拒逾年。次年春,刘备南渡沔水,结营定军山。夏侯渊率军来攻,刘备令黄忠居高临下,奋勇冲杀。渊军大败,本人亦为黄忠所杀。

《夏侯渊传》载于《三国志》。

 
     
 
Copyright © 2010 亳州地名网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资料及图片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 www.bzdm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民政路86号 亳州地名网 .  皖ICP备10006818号 .
电话:2280366 传真:0558—5555234 邮箱:526995691@qq.com 业务指导:李铎义 法律顾问:朱亚
合肥网络公司|专业网站建设|中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