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芦庙镇简介
芦庙镇位于亳州市谯城区最北部,苏鲁豫皖边界交汇地带,地处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是安徽省域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范围区域,是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是皖北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供应基地,是著名的何首乌种植基地。国土面积69平方千米,土地确权耕地面积4526.75公顷。东与谯城区颜集镇毗邻,西与古井镇相连 ,北部与河南省睢阳区和虞城县接壤,素有“鸡鸣闻两省,犬吠惊三县”之说。境内京九铁路、京港高铁、商合杭高速、省道252、亳(亳州)虞(虞城)公路平行纵贯南北,X008双李路(古井镇至颜集镇公路)、Y012武刘路(古井镇柳行至颜集镇)齐腰横跨东西,新建乡村水泥路延及各村。人民政府驻地王楼村,南距亳州市区约13公里。境内建有芦庙高铁站和王楼三级火车站,是上海铁路局和郑州铁路局的重要交会道口。现共辖芦庙、王楼、焦楼、袁庄、杨庄、前毛、雷庄、徐庙 8个村民委员会,107个自然村,152 个村民组,2020年底人口普查总人口43908人。芦庙镇辖区内主要干流河道有陈治沟、芦引沟、武家河、杨大河等河流,水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涡河。水利设施齐全,现有桥涵1000座(其中大中沟桥120座),机井1200眼,全部实施了机井、沟河、桥涵配套,4526.75公顷良田,全部实施了旱能浇、涝能排。自古以来,芦庙就有“地平壤厚,得中土之和气,百物一蕃,众庶以集”的美誉。
芦庙镇古称龙王庙集,因明朝末年这里连年大旱,农民为求雨修建龙王庙而得名,又因此处多水洼地,盛产芦苇,以芦远名于外乡,故演化成今天的芦庙集,又称芦家庙集。民国时期,芦庙镇境域属亳县二区。亳州解放后,属张集区。1969年置王楼公社。1979年设区划社时改为张集区王楼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与芦庙公社合并,成立王楼乡。1995年撤乡设镇,更名为芦庙镇至今。
芦庙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红韵芦庙精神源远流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亳州革命史上著名的“芦家庙战斗”在这里打响,这块土地见证了彭雪枫将军领导的新四军与日本侵略者开展武装斗争的壮举,见证了刘邓大军取道亳县挥师南下“六克亳州”的传奇战史。为更好地纪念和缅怀在这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的原国家航空航天七机部部长姜延斌同志亲笔为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题写了纪念碑碑名,早年立于芦庙集显著位置。2007年9月,在纪念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活动中,市委市政府又在战斗原址重塑了碑记,并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2017年又投资1720万元,占地208亩,新扩建了烈士陵园,并命名为“皖北烈士陵园”。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芦庙镇党委政府也积极努力,把芦庙打造成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皖北红色革命旅游区。新时代,芦庙镇党委契合革命历史红色元素积极倡导“红韵芦庙”精神:“坚定革命信仰,百折不挠,愈挫愈坚斗争精神;坚定立党为公,人民情怀,忠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坚定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怕风浪的实践精神;坚定法治理念,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的开放精神”。
芦庙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镇,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特色产业有辣椒、蔬菜、瓜果,以及何首乌、白芍、牡丹、白术等药材。“不吃辣椒不革命,发展辣椒促振兴”。目前,为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芦庙镇党委决定把发展朝天椒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从规模化种植到初级贸易市场建立,从打造辣椒品牌到初加工、深加工辣椒制品企业的落地,从拓宽贸易规模到辣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确立“三步走”发展规划,全面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2023年,芦庙镇发展麦套、蒜套、菠菜套、药材套等套种模式,朝天椒规模化种植达3.05万亩,其中套种面积1.9万亩,实现产值2.4亿余元,暨保障粮食安全又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建立芦庙镇朝天椒“产学研”自主化实验基地1个,一期占地面积50亩,选育209个朝天椒新品种。芦庙生产的朝天椒于2023年8月23日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同时,2022年,新引进安徽保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分三期建设朝天椒初加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已竣工投入运营。新引进投资2150万元的皖北特色农产品(朝天椒)贸易中心项目,将于2023年10月建成正式投入使用。
“时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英雄的芦庙人民正在镇党委书记董衡同志和镇长陶钧同志为首的党委政府领导下,为打造“中华辣椒第一镇”、“中原辣椒第一辣”而辛勤奋进。
此外,芦庙镇党的建设、综治信访维稳、平安创建、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教育事业等各项事业均取得可喜成绩。
芦庙镇行政村、自然庄
行政村
|
简介
|
王楼村
|
镇政府驻地。2007年由王楼村、双井村、黄寨村合并而成,以境内王楼而得名。位于芦庙镇南部及西南部,面积10.68平方千米,人口6699人。村委会驻王楼新村(东王楼)。辖东王楼、大减场、小减场、卜阁楼、崔庄、张菜行、曾庄、李双井、李楼、林场、田楼、种子场、西王楼、赵园、赵庄、郭李园、黄湾等17个自然村。
|
芦庙村
|
2007年由芦庙村、后杜村合并而成,以境内芦庙集而得名。位于芦庙镇北部及西北部,面积7.79平方千米,人口7747人。村委会驻集南头。辖东李营、前于庄、前杜庄、后于庄、后杜庄、徐楼、朱庙、李园、杨园、北四、北五、北六、集南头、集西头、西李营等15个自然村。
|
袁庄村
|
2007年由袁庄村、三里湾村合并而成,以境内袁庄而得名。位于芦庙镇北部及中部,面积6.65平方千米,人口4378人。村委会驻袁庄。辖刘营、前丁庄、前三里湾、后丁庄、后三里湾、豆芽李庄、小袁庄、袁庄、韩庄等9个自然村。
|
雷庄村
|
1983年设立,以境内雷庄而得名。位于芦庙镇北部及西北部,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4714人。村委会驻孙大庄。辖孙大庄、孙小庄、孙楼、杨庄、雷庄、马店等6个自然村。
|
前毛村
|
2007年由前毛村、后于村合并而成,以境内前毛庄而得名。位于芦庙镇西北部,面积10.29平方千米,人口3898人。村委会驻孙瓦房。辖丁楼、丁油坊、刘庄、前毛庄、吴赵庄、大李楼、孙梨园、孙瓦房、小李楼、杜庄、桑王庄、王庄、胡屯等13个自然村。
|
杨庄村
|
2007年由杨庄村、河东村、大武村、黄庄村合并而成,以境内杨庄而得名。位于芦庙镇北部及东北部。面积11.11平方千米,人口7495人。村委会驻贾庄。辖东丁阁、付庄、前杜寨、后杜寨、大武庄、孙楼、小朱庄、小杜庄、小武庄、庞庄、张桥、李庄、李河、杨庄、祁庄、算李楼、西丁阁、贾庄、郑门楼、陈楼、黄庄等21个自然村。
|
徐庙村
|
2007年由徐庙村、董楼村、夏武村合并而成,以境内徐庙遗址而得名。位于芦庙镇东部,面积6.85平方千米,人口4364人。村委会驻尤庄。辖冯庄、尤庄、徐洼、李楼、杜庄、王庄、甄庄、胡庄、董六庄、董楼、高庄户等11个自然村。
|
焦楼村
|
2007年由焦楼村、夏武村、黄寨村合并而成,以境内焦楼而得名。位于芦庙镇南部及东南部,面积8.38平方千米,人口4864人。村委会驻武庄。辖刘庄、夏武营、安庄、宋庄、张楼、徐庄、李广庄、李竹楼、武庄新村、潘庄、焦楼、王牌坊、田小庄、袁楼、黄寨等15个自然村。
|
|